群狼无首为何能胜?”满广志揭秘“草原狼”致胜奥秘

2018-01-06 14:01:13   

 
引言:
  开局经典,结局却令人意外:大战伊始,蓝军主帅遇险,红军看似胜券在握。熟料,无首群狼,竟攻防有度,上演绝地反杀!
  这是朱日和演兵场上的一幕。
  虽然战火已散,但留给我们的思考,却从未停止。
  连日来,记者带着诸多网友的疑问探访“狼窝”,去寻找这场对抗带来的思考:群狼无首,为何能胜?
  故事,还要从头说起。
  时间:2016年
  地点:朱日和
  人物:红军(东部战区第72军某旅)VS蓝军(素有“战狼”美誉的中国第一“蓝军旅”)
  内容:
  来自南方的某“红军旅”奔走2000公里进入朱日和,准备“活捉满广志,解放朱日和”。
  而此时,满广志早已虚位以待,伺机而动。
  战斗打响!
  狼王派出“狼崽”,趁着夜色,频繁袭扰,这让本就立足未稳的红军,更加人困车乏,气得红军指挥员咬牙切齿!
  但,红军并非等闲。扎实的训练,让他们很快稳住阵脚,不断见招拆招。
  高手过招,往往是在电光火石之间。
  狼王面对这种态势,决定前出侦察,却被红军“逮个正着”。
  一番炮火覆盖,“狼王”,OUT!
  战法云:士气大振,必要乘势而上。
  红军发动“风卷残云”的攻势,企图一举歼灭蓝军。谁知,天不遂人愿。红军每前进一步,都承受着巨大的损失,而蓝军完全没有失去“主帅”的迹象。
  这让红军指挥员很苦恼:难道狼王作弊复活?
  战况愈演愈烈,犬牙交错间,蓝军渐渐占了上风:守,张弛有度;攻,直击要害。此时的蓝军,犹如一头战狼,面对潮涌而至的红军,毫无畏惧,利用尖牙利齿,狠狠地与红军厮杀。
  战罢,上级判断:红负蓝胜!
  红军旅长:咬牙切齿,但更愿再战!
  “狼王”满广志:笑而不语,却服由心生!
  战后,记者请蓝军官兵谈谈“狼王被斩”的感受,谁知,竟是这样:
  旅领导:恩!(我知道这事。)
  营连长:恩。(你问你的,我干我的。)
  普通战士:恩?(这关我什么事。)
  记者本以为这个“重磅消息”能够惊着群狼,不曾想,被惊到的竟是记者自己!
  时任营长的孟龙告诉记者:“指挥员阵亡,太正常了!”他还透露,在自己参加的诸多对抗中,至少被击毙4次,但所属部队战斗力依然,且战果斐然!
  主帅被击毙,为何依然打得好?
  揭秘:
  打仗,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其实在作战前,蓝军早已根据对手、地形、火力配置等要素进行了深入研究,并针对各种情况进行了战前推演,最终形成一个贯穿全旅指挥员的作战决心。
  换句话讲,仗怎么打?用什么战法?什么时间打到哪?他们早已定下了大方针。同时,战斗中出现极端情况,如主帅被斩杀、指挥网络被侵扰等情况,他们也在战前有了规划。
  正如狼王所说,作战决心已定,包括自己在内都只是执行者。唯一不同的是,自己有临机处置权:“其实,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回到这场战斗,狼王被炮火覆盖后,作为其代理人的参谋长立即走上指挥位置。而他要做的,就是严格执行群狼的作战决心,用坚决的执行力,完成战斗!
  任务式指挥,很行!
  采访中,不少旅指挥员透露,仗打得好,跟“任务式指挥”分不开。
  什么是任务式指挥?旅领导介绍:过去作战,很多指挥员在划分好任务的同时,还要紧跟其后教方法,这就造成了本级指挥员精力分散和下一级指挥员能力难提升。
  “当蓝军,不仅能打,更要善用。”他们则是采用放手培养的思路,将作战区域和任务划分后,由各下级指挥员自行动脑筋、想方法。但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打赢。同时,作为首长机关,也会保持必要的监督,确保不偏离整体的作战决心。(是不是颇有点李云龙的味道)
  回到刚刚的那个采访,之所以很多营连官兵不知道狼王已被判出局,正是因为在“任务式指挥机制”的磨合下,各级完全是依令完成各级任务,与指挥员是谁并不重要。
  但仅仅有“任务式指挥机制”,还不是胜战的关键。
  我的地盘听我的,他的地盘听他的
  “下一上两”是很多营连指挥员常挂在嘴边的受访语。后来才知:“下一上两”指的是,本级指挥员既要了解上两级的作战意图,更要了解下一级的作战任务。
  “这就好比打通了一个链路,全旅的指挥员对各个方向节点都很了解,必要时,可以提供自主协同。”一位营长就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一次战斗,其左翼是主攻群,但在作战中,主攻营迟迟未能拿下高地,为此,主攻营长要求其立即从侧翼发起进攻。最终,双方协同达到作战目的。
  随后,其所在营转为主战营,在后续战斗中,其又根据作战要求,安排之前的主攻营进行战术掩护......你来我往间,双方相互协同,共同完成作战。而在这期间,旅指挥员并未出面,全由营指挥员自主协同配合。
  “你的地盘听你的,我的地盘听我的。看似有些‘霸道’,但在作战中,能减少很多因指挥权问题而带来的负面影响。这要求指挥员不仅有指挥素养,更要有大局观。”一位旅领导如是说。
  常来朱日和,都能练出来!
  33场对抗,32胜,唯一一场败绩也是将对手拖入肉搏。
  在外人崇拜的眼神中,该旅战士却坦言:仗是打出来的,兵是练出来的!常来朱日和,都能练出来。
  一次对抗,某车组被红军三、四辆坦克尾随追杀。但该车不慌不忙,利用起伏的路面和山坡,时而高速机动,时而快速折弯,行云流水般的操作,使得红军坦克无法展开有效进攻,硬是让“嘴边的肉飞了。”
  如此战例,数不胜数。
  探营期间,记者也见识了群狼训练,最大的感受就一个:执行坚决、协同自然,这是由表及里,由内而外的。
  其实,蓝军始终将自己定位为“磨刀石”和“陪练员”的角色,每一次对抗结束,都会为红军送上大礼:你败在哪?该如何改?
  满广志曾经说过:“任何国度的军人,从现在起就甭想在中国军人身上,寻找任何创造荣誉建立功勋的机会!”
  相信,有这样一支“红心”蓝军,咱们的军队必将继续战无不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