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探客: 印度刚拿到日本的红包,这个人口仅40万的小国就让莫迪难堪

2017-09-18 08:05:26   

  从9月13日到15日,安倍在印度获得了超高礼遇,两国在“共同对手”的威慑下达成了诸多合作协议和共识。在莫迪的家乡古吉拉特邦首府艾哈迈德巴德,双方签署了15项意向书。比起为印度建设“钻石四边形”高铁网,日本更关注如何拉着印度去牵制东亚大国提出的“带路倡议”,以及在海洋问题上寻求印度的支援与牵制。安倍为前者塞了150亿美元贷款的红包,却为后者准备了2000亿美元。“海外探客”认为,从中就可以看出日本与印度的核心利益存在根本分歧。


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支持日本不是不可以,但印度的开价不低。安倍不得不再次涉险,让日本成为唯一一个在印度东北部展开大规模基础设施投资的国家。日方曾经表态支持印度的领土主张,都为事态的激化埋下了导火索。如果热度不断升高,最终引爆了火药桶,日本将面临投资全部打水漂的悲惨结果。舍不得银子套不住阿三,对外投资一向以稳健著称的倭国冒了极高风险,可谓孤注一掷。
当然,印度一直指责最大邻国在克什米尔这个“争议地区”进行投资,因此日本投资进入印度东北部也合情合理。但如果这么类比,相当于印度承认了东北部地区存在主权争议,为日后的退赔别国领土落下了把柄。
从哲学上看,有且只有一个选择是最糟糕的情况。如果不是没有其他选项,日本不会选择这种接近直接对抗的策略,含蓄是东方民族的品格,而高调符合南亚民族的属性。一向精明的倭人,这次出手带有浓厚的咖喱味。


“亚非发展走廊”虽然由印度主动提出,但对印度来说,如今的紧要之事是承接东亚的产业转移,发展本国的制造业,同时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升级。印度的火车能在27天之内脱轨9次,平均3天一次事故,自己的屁股都擦不干净,如何还能帮助非洲国家修建现代化的铁路?
安倍选择的是一个“猪队友”,无论是与印度联手投资数亿美元在斯里兰卡建设液化天然气码头,还是向伊朗的恰巴哈尔港注资,都有替印度收拾烂摊子的意味。重视高效的日本,与执行力低下的印度,看起来无论如何都不能成为金牌搭档。
况且无论是“印太战略”还是“亚非发展走廊”,虽然想把斯里兰卡、伊朗、孟加拉和东非诸国都纳入战略性合作的体系,但迄今为止都没有提出一个具体的项目。非洲虽然有大量印度后裔,印方也很早就在非洲展开战略性投资,但如今早已落在东亚大国之后。
就在日印各怀鬼胎地碰杯庆祝时,印度家门口的马尔代夫首先表示“不屑”。根据媒体报道,马尔代夫继巴基斯坦之后,成为第二个与中国达成自贸协定的南亚国家,95%以上的货物贸易产品将实现零关税。值得一提的是,马尔代夫人口虽然只有4万,但地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关键节点,“带路倡议”将获得一个新的平台。探客认为,在这个时间点宣布这个消息,并非巧合,而是对日印的一个警告和嘲弄。印度连家门口的小伙伴都拉拢不住,遑论整个印度洋沿岸乃至太平洋地区?马尔代夫用这个决定打了莫迪一个耳光,此时印度刚刚收到日本的红包,还没来得及品味喜悦。更糟的是,东亚大国与斯里兰卡的自贸协定谈判也在稳步推进中,即将开花结果。
美方的分析人士看得清楚:印度和日本加在一起也无法阻挡。东亚大国已经抢先在印度洋周边进行港口布局,印度和日本的联手已经太晚,来不及展开计划。印度的经济增长率并不稳定,而日本经济早已经停滞近20年,双方结成的联盟(草台班子)缺乏足够的经济资源。从经济总量上来看,印度+日本勉强只达到中国的60%左右。
“带路倡议”的先发优势几乎不可动摇,美方的财经专家几乎是在用奉劝的语气提醒那些挑战者:这一倡议已经成为欧亚一体化的标志,并非专属于某一国的项目,从东亚到欧洲的交通动脉已经联通,能够起到主导作用的只有一个国家。日本与印度的“亚非走廊”应该与“带路倡议”相结合,完全可以实现互补,让沿线国家受益。
事实上,美方的看法只说对了一半。印度根本没有为“亚非走廊”投入资源的想法,也没有推行这一构想的意志,更不认为这个构想能够成功。“亚非走廊”唯一的作用恐怕就是吸引日本这样对大国崛起感到不安的国家,引导它们为印度的利益服务。


而与印度想法相同,安倍也是这么盘算的。印度的危机感越强,倭国活动的空间就越大。因此安倍主动在莫迪面前提起前不久刚刚结束的那次对峙。可那次被邻国用枪顶在脑门上的感觉过于深刻,主动拍马屁的安倍,反而让莫迪产生了警惕。倭人津津有味地回忆美日印三国在孟加拉湾的演习,可阿三从来不认为成为美日印轴心中的一环有多荣耀,这一切都是迫不得已。作为一个志在成为南亚霸主的“准大国”,印度不允许东亚大国渗透,同样也不会容忍美日的染指。探客在原创文章《印度吸取了新加坡的教训?面对安倍的吹捧,莫迪留了一手》里指出:安倍一心想把外交和防务领域的“2+2”对话框架提升为部长级,却遭到印度的婉拒。印度绝不想沦为日本那样的带有傀儡色彩的角色,而是想成为多极世界中的一极。莫迪注视安倍的眼神里,甚至还带有一丝蔑视。
在奥巴马白宫岁月的末期,鉴于美国对亚太的影响力越来越多地被崛起中的大国抵消,因此美国借助“美日同盟”这个框架将日本牵了出来。美利坚负责安全和指挥,日本负责投资和跑腿,一个拎着“大棒”,一个捧着“胡萝卜”,一个周瑜,一个黄盖,这样一个体系已经初见雏形。2016年安倍承诺在非洲投入300亿美元,给印尼、越南和缅甸大量援助,借着又给菲律宾的杜特尔特88亿美元投资,其实都是执行美国人的命令而已。访问完印度,安倍接着就要在9月18日到22日访问美国,无疑也是向特朗普述职。
日本没有回头路,可印度的回旋余地依然存在。如果稍微有点智商,安倍就应该想想,印度上次为西方而战时,最终的获利者是谁。轰然崩塌的大英帝国可以给出答案。舍近求远,隔着一个大国去与另一个居心叵测的家伙勾结,等待日本的恐怕就是“崤之战”的结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