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联手大动作!普京总统正式宣布:共建导弹预警系统!

2019-10-11 07:37:02   

近日,俄罗斯总统普京透露,莫斯科正利用只有俄美掌握的技术,协助中方建造导弹袭击预警系统,这将大幅提升中国的防御能力。
据“今日俄罗斯”(RT)10月3日报道,当天,普京在第16届“瓦尔代”国际辩论俱乐部全体会议上告诉嘉宾:
“我想我要说的不是什么大秘密。大家总会知道的。我们现在正协助我们的中国伙伴建造导弹袭击预警系统。”
他还向与会者表示,俄罗斯和美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二”装备这类系统的国家:“这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将大大增强中国的防御能力。”


▲俄罗斯导弹预警系统作战值班中心

据报道,截止到目前,中俄已经签署导弹预警系统技术合作协议,俄方将为中国导弹预警系统提供软件支持,这是中俄首次在战略防御领域进行技术合作。

根据相关消息,俄罗斯方面有多家研究机构参与这个项目,为中方导弹预警系统提供技术支持,合同金额大约6000万美元。



▲俄罗斯大型相控阵雷达

从现在来看,双方技术合作已经进入具体实施阶段。俄方并没有透露合同具体内容,只是笼统提到“这个合同涉及到数学模型等内容”。


从合同金额来看,应该没有涉及到具体系统和设备,应该是为中方系统提供设计咨询,作为中方相关系统研制参考。


众所周知,冷战时期,苏联建立了庞大、齐全的战略防御体系。
这个体系包括大型相控阵雷达、导弹预警卫星以及指挥通信系统,通过这个体系建设,苏联在此领域取得较大成果,积累了雄厚的经验。
苏联解体之后,这个体系和技术力量自然而然就被俄罗斯继承。

▲“顿河-2H”型多功能雷达系统,位于莫斯科附近的普希金诺雷达站,是俄罗斯首都战略反导预警系统的主力探测单元。


看到这里,相信有不少的小伙伴心里都有一个疑问:俄罗斯现在都已经衰落成这样了,其电子设备的研制能力也比中国差远了,还能协助中国完善导弹预警系统?
其实,苏联留给俄罗斯的这些底子,还真能帮上中国的忙。俗话说得好嘛,烂船还有三斤钉呢。
虽然说俄罗斯现在造不了大型AESA预警雷达,也造不了大口径的红外焦平面元件,基本不可能在硬件技术上给什么资源,但是架不住人家经验多啊!
好歹俄罗斯的战略预警系统工作了几十年,积累了大量的观测数据,这是堂主觉得目前毛子能给我们的最重要支援。
比如说雷达波在大气波导内的畸变问题,红外系统受大气干扰的影响,怎么区分山火和导弹尾焰,不同类型导弹发动机的尾焰有多大区别等等,这些没直接上手积累过是不会有第一手信息的。

▲SBIRS-2号卫星2009年6月11日拍摄Delta-2-7920H轨迹。这种导弹飞出来之后就好识别了,但现在导弹预警要求越来越高,在最初的30秒内如何识别目标、降低虚警率,这就很考验功夫了。
我们之前没有广泛部署这些设备,所以数据库积累是很有问题的,也就难以用数据库积累的经验公式来修正系统算法。
与此同时,俄国经过长期建设,导弹预警与核战争指挥系统已经发展到第4代,其预警指挥系统的架构和一些独特技术也是我们所需要的。


▲7010雷达是中国第一代导弹预警雷达
我国从上世纪60年代起开始考虑建立战略防御体系,不过受到国家经济技术实力限制,相关工作一直处于前期研究和攻关阶段,整个体系处于雏形。
进入新世纪,随着国家经济技术实力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建立和完善导弹预警体系被提上日程。
根据相关报道,中国导弹预警体系已经初具规模,大型相控阵雷达、导弹预警卫星相继研制成功,并且投入实用,提高了中国导弹预警系统探测和预警能力。


▲国产新一代导弹预警雷达
但是正如前面所讲,中国相关单位在建立完整导弹预警系统方面相比美俄还是有着相当多的薄弱环节的,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上面所提到的设计经验。
相比较之下俄罗斯相关设计局这些领域有着雄厚积累,如果能够得到俄方技术指导,则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就是我们经常听说的参照设计,就是中方向俄方提出研制要求,俄方拿出技术方案,然后中方将自己方案与之相比较,取长补短。
此前双方技术合作主要集中在常规战术武器,现在已经延伸到战略防御领域,此举表明中俄之间战略互信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国产导弹预警系统正在逐渐完善
通过此次导弹预警系统软件技术合作,可以让中方能够借助俄罗斯雄厚技术基础和经验加快国产系统发展步伐,早日完善国产导弹预警体系。
随着中导条约被撕毁,未来中程弹道导弹在中国周边和地区将会呈现扩散趋势,这样对于中国导弹预警系统就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但要能够预警来自大洋洲际导弹攻击,还要监控岛链中导攻击;
因此要求国产导弹预警体系监控范围更大,更加灵敏,能够及时发现来袭导弹,为我方防御和反击争取宝贵的时间。
这样一来,俄中两国在本土反导预警的需求上有较大重合,同时装备体系也可以作为研究和借鉴,便于吸收先进经验。
通过双方合作尽快地把中国自己的导弹预警体系完善起来,让我们获得一面足以抵御外在威胁的强大“护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