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沙月光:总理的话掷地有声
2016-04-09 13:30:05
前驻法大使吴建民先生3月30日在外交学院演讲时,用“很极端”“搞不清楚状况”等词语公开批评了《环球时报》经常刊登的一些时评文章,环球负责人也进行了公开回应,并对这种苛责予以反击。吴先生的论调给人一种高高在上的感受,言中之意外交领域这一亩三分地,还轮不到民间媒体来说长道短。吴先生既然开口训示,本意我想总归是为好的。
一来,怕是让国际友人看着不舒心,听着不舒坦,引起不舒服。
二来,报刊文章观点强硬,恐怕会显出某些对外交涉过程中的“软”。
外交很神秘吗?我想除了涉密之外,网友皆可谈论,这也是关心国家大事的一种表现,毕竟人心最可怕的是冷漠,而吴先生则显得有些冷漠。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开创者周恩来总理曾说过:“外交工作中不容许有个人打算,不要因为人家一说好就沾沾自喜,应该想这是人民的光荣;如果人家说坏,就要检查一下我们的工作是否做错了,要把个人完全溶化在集体当中。”
总理的话到今天依旧掷地有声,更应当是中国外交官的座右铭。你做得如何?成绩几分?国内外都会有评价。这只是总理外交工作五个坚持中的一小部分,吴建民先生想必了然于心,高人自不必网友多言。
正当我诚惶诚恐时,4月6日,另一位退休的外交官戴秉国同志一席话,却另有一番风味,自谦却又无比贴近人心。
记者问他这三年除了一些高层中美论坛,为什么很少看到他的身影,戴秉国同志说:
“我退休了,就应该尽可能消失在公众的视野之外,直至最终被完全遗忘。我们这些人有什么值得被人们记住的呢?老实说,应该被记住的,是像毛泽东这样的伟人,是像屠呦呦、袁隆平等这些为人类造福的人,还有那些长眠在祖国大地和国境之外的烈士。 ”
朴实无华,又发人深省的一段话,一名外交战线老兵的肺腑之言。当然,戴秉国同志也可以故作高深,透露给记者这三年他做了哪些漂亮工作,低调实在一直是他的风格。
本文无意将二者进行对照相比,但时间上却赶得如此紧凑,令人不得不有所感慨。我相信无论吴建民还是戴秉国,都是在为这个国家的外交局面开拓而努力工作,性格决定风格。
但我想谁也不能忘了一个共产党员本色,一定要记得走群众路线,脱离群众就会偏离轨道,外交如此,各项工作也是如此,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