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尽心机防范以后最终放弃:苏35之后,俄又向中国出口一杀手锏
2017-03-02 08:19:44
自上世纪90年代起,中俄建立了相当紧密有军贸关系,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中间也存在过分歧,本世纪初时,俄方一度费尽心机地防范中方,确切的说被中国的快速发展给吓到了,然后任何防范都没能发挥想象中的效果,明白中国的进步不可阻挡以后,俄方最终放弃了,即然防范达不到效果,那就改为交流,向中国出售产品,先赚钱,再开发更好的产品,反正只要自已能弄出更好的技术,那么真不愁中国下订单。

苏35已交付中国空军
大家都知道,俄方刚向中方交付苏35战机,如今正准备交付S400防空导弹,其实还有一项很重要的交易:kh59空地导弹。也许可以说,这是继苏35战机之后,俄方又向中国出口一款“杀手锏”级武器。
对于笔者的说法,必然有人感觉奇怪。因为这款导弹对于大家并不陌生,本世纪初,中国引进苏30战机时,也引进了俄制机载武器,其中就包括kh59,其北约编号为:AS-18,为对地/反舰导弹。
我军的苏30战机
中国最早引进的是:KH-59M2E型,其长5.7米,翼展1.3米,直径0.38米,重量最大可达960公斤。后来又引进Kh-59MK型,主要尺寸不变,制导方式改为ARGS-59主动雷达寻的系统,发动机也改为36MT涡喷发动机,最大射程提高到285公里。按俄媒体消息,2016年时,俄方向中方交付200枚Kh-59MK。
俄军试射Kh-59MK
如今俄方正在向中国出售Kh-59MK2型,一款对地攻击导弹,别看编号只是加了一个“2”,可是东西样子变化太大,虽说俄方坚称其应用Kh-59MK的成熟技术,其实为全新型号,其采取了新型的气动布局,以近于方形的弹体取代了原先的圆柱形设计,这是隐身设计,可以有效将雷达波反射到不同位置,实为隐身型导弹。现代机载对地导弹正在进入隐身化时代,这也是该款导弹能吸导我们的地方,它可以无声无息的对目标实施突然打击。
Kh-59MK2
其主要技术指标也发生了变化,弹重由960公斤变成了770公斤,长度也缩短了,战斗部重量310公斤,可以配有多种战斗部,动力依然为36MT涡喷发动机,但由外置,改为内置,飞行速度为0.72-0.88马赫,可以选择不同的巡航高度,最大射程可达300公里。这款导弹的设计明显为安装到俄制T50战机准备的,之所以出口给我们,一是,为继续开发换取急需的资金,二是,也不担心中国会仿制。别看kh59的入役填补了国产中远程空舰导弹服役之前的空缺,也对中国技术的发展产生影响,但整体设计没有引起我们的兴趣,我们已逐步形成了自已的技术风格,不再盲目的仿制。
Kh-59MK2
由于中俄技术标准不同,国产机载武器加挂到俄制苏30有难度,故而我军需要为其引进一定数量的俄制武器。我军列装这款导弹之后,将进一步提升苏30的对地攻击能力,也对于我们发展新型对地攻击导弹提供了一个好参考,毕竟随着歼20的服役,我军也需要考虑为其配备可以加入到内置弹舱内的对地攻击武器了。
苏35已交付中国空军
大家都知道,俄方刚向中方交付苏35战机,如今正准备交付S400防空导弹,其实还有一项很重要的交易:kh59空地导弹。也许可以说,这是继苏35战机之后,俄方又向中国出口一款“杀手锏”级武器。
对于笔者的说法,必然有人感觉奇怪。因为这款导弹对于大家并不陌生,本世纪初,中国引进苏30战机时,也引进了俄制机载武器,其中就包括kh59,其北约编号为:AS-18,为对地/反舰导弹。
我军的苏30战机
中国最早引进的是:KH-59M2E型,其长5.7米,翼展1.3米,直径0.38米,重量最大可达960公斤。后来又引进Kh-59MK型,主要尺寸不变,制导方式改为ARGS-59主动雷达寻的系统,发动机也改为36MT涡喷发动机,最大射程提高到285公里。按俄媒体消息,2016年时,俄方向中方交付200枚Kh-59MK。
俄军试射Kh-59MK
如今俄方正在向中国出售Kh-59MK2型,一款对地攻击导弹,别看编号只是加了一个“2”,可是东西样子变化太大,虽说俄方坚称其应用Kh-59MK的成熟技术,其实为全新型号,其采取了新型的气动布局,以近于方形的弹体取代了原先的圆柱形设计,这是隐身设计,可以有效将雷达波反射到不同位置,实为隐身型导弹。现代机载对地导弹正在进入隐身化时代,这也是该款导弹能吸导我们的地方,它可以无声无息的对目标实施突然打击。
Kh-59MK2
其主要技术指标也发生了变化,弹重由960公斤变成了770公斤,长度也缩短了,战斗部重量310公斤,可以配有多种战斗部,动力依然为36MT涡喷发动机,但由外置,改为内置,飞行速度为0.72-0.88马赫,可以选择不同的巡航高度,最大射程可达300公里。这款导弹的设计明显为安装到俄制T50战机准备的,之所以出口给我们,一是,为继续开发换取急需的资金,二是,也不担心中国会仿制。别看kh59的入役填补了国产中远程空舰导弹服役之前的空缺,也对中国技术的发展产生影响,但整体设计没有引起我们的兴趣,我们已逐步形成了自已的技术风格,不再盲目的仿制。
Kh-59MK2
由于中俄技术标准不同,国产机载武器加挂到俄制苏30有难度,故而我军需要为其引进一定数量的俄制武器。我军列装这款导弹之后,将进一步提升苏30的对地攻击能力,也对于我们发展新型对地攻击导弹提供了一个好参考,毕竟随着歼20的服役,我军也需要考虑为其配备可以加入到内置弹舱内的对地攻击武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