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海狼山:反潜火箭深弹为何直到盾舰出现才被弃用?
2020-04-10 20:07:48
看谁谁家过去的海军演习的“大场面”,最大的动静自然是反舰导弹齐射,几道烟雾腾起后,多发导弹一起起飞,然后抛掉助推器,再一起开始掠海弹道,扑向数百里外的目标!期间除了烟火很大之外,多枚导弹集体起飞的啸声也足够震撼人心。不过齐射导弹毕竟是花费很大的实战演习,一枚反舰导弹最便宜的也要百万级别。因此不是年度甚至是几年一度的大演习,一般不舍得发射反舰导弹的实弹,更很少进行齐射演习。如果不发射导弹,仅仅进行舰炮的射击,又感觉很不过瘾,很不够“场面”。因此在过去谁谁家的舰艇编队演习中,最常见的画面就是各驱护舰的舰首装备的反潜火箭深弹的齐射。这种发射可以火光冲天,而且连续发射的场面感觉很大气磅礴,发射后在目标区落点的海面上也能炸出成排的水柱墙!
因为无论从发射一直到打击效果,都非常的“上镜”,导致过去很多记录谁谁家海军实弹演习的画面中,最最常见的就是这种火箭深弹的齐射了。不过最近这些年,尤其是最近七八年,随着海军装备逐步迈入世界先进行列,而且强调演习要贴近实战,这种动不动齐射火箭深弹的场面,反倒越来越少了。甚至国产的神盾级舰艇,干脆彻底不再装备这类武器系统。这又是什么原因呢?舰载火箭助推反潜深弹,其实是深水炸弹家族的其中一个分支。潜艇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就表现出对水面军舰和各种民船的巨大威慑力;而在二战期间,各国的潜艇加起来又击沉了数千万吨级的军舰和民船。因此各国都对对方的潜艇这种水下狼群恨之入骨。但是潜艇大部分时间都从水下隐蔽攻击,对当时习惯用舰炮作战的各国海军来说,
直接用舰炮打击潜艇,大多数时候并不好用。尤其是潜艇下潜到10米以下的水中时,舰炮的炮弹对潜艇则彻底无法打击;而反潜鱼雷是二战以后才有的新技术手段。因此在二战以前和二战期间,对付潜艇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投掷深水炸弹轰击。装药比较多的炸弹在水中的爆炸威力和打击范围比在空气中大很多。因此深水炸弹即使不能直接炸毁潜艇,也能在附近爆炸把潜艇震个七荤八素。因此一旦被大量的深水炸弹围攻,任何潜艇都是非常被动的。好在潜艇可以在水下隐蔽掉头,快速变换深度。因此想投掷少量的深水炸弹就直接命中潜艇并不容易,必须大量投弹才可能最终命中或者驱逐潜艇。最快速灵活投掷深水炸弹的方式当然是用飞机去空投,但是飞机滞空时间短,远远不如水面舰船对某海区的控制时间长。水面舰船可以投掷大重量、大威力的深水炸弹,但是水面舰船又很难像飞机一样灵活机动,快速又准确地把深水炸弹投到水下潜艇的正上方再下沉爆炸,当即命中潜艇。
于是有人发明了火箭助飞的反潜深水炸弹。这种炸弹一般总重不超过200公斤,可以用一段火箭发动机当助推器,通过定向筒,快速而密集地发射到距离本舰400米到3公里的大扇面的水域,而且发射前可以提前设定10到300米的爆炸深度;一般弹内装高爆炸药30到35公斤,这个威力已经能够威胁绝大多数潜艇。谁谁家的海军在建立后,长期师从苏联海军,因此也引进了苏联的火箭深弹型号并持续改进,先后装备在几乎所有的中型以上水面舰艇上。当年除了当反潜深弹这个原本的任务往外,还准备用这类深弹直接打击近距离内的对手的水面大舰甚至是滩头的火力点。瀚海狼山(匈奴狼山)认为,在普遍缺乏反舰导弹和其他大威力舰载武器的年代,这也算是一种心理补偿式的“重型武器”。
不过过去装备的火箭深弹,作为反潜和反对方舰艇甚至是反滩头目标的任务,并没有一次机会真正实践过,也就是从来没有实战的经验,到底能不能用反潜深弹命中潜艇?谁也不敢打包票。到了新世纪,大多数水面舰艇上都装备了324毫米口径的反潜短鱼雷,才有了对潜艇作战真正靠谱的武器。因此以防空反导为主业的神盾舰艇上就不再安装火箭深弹。不过研发相对较早的054A系列护卫舰,仍然在船头保留2部火箭深弹发射器。被认为可以作为舰队反鱼雷和反水雷的措施,甚至在2艘国产航母上也分别保留了多组火箭深弹发射器。但是这2类新任务仍然是理论上的,也从来没有经过实战检验。因此到装备数量更多的056系列轻护上,同样彻底弃用,只装备了324毫米口径的反潜短鱼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