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沙月光:外交碰瓷碰到中国来了,美驻广州领馆人员脑损伤?

2018-05-25 07:53:02   

5月23日,美国驻中国广州领事馆突然发布一则“健康警报”,声称领事馆一名职员在中国工作期间出现对“声音和压力”的异常感知,之后回到美国被诊断出“轻度脑损伤”。

这条消息按正常说并不起眼,就跟我们村里二狗子得了痔疮一样,除了二狗嫂,谁会在乎这破事?

然而此事发展并不寻常,短短一天时间,CNN等西方大媒体迅速跟进,大肆渲染,又对中国含沙射影地抹黑一番,总之,中国是一个充满着危险的国家。

从官方参与级别来说,美国国务卿蓬佩奥马上出面,强行将去年古巴“声波袭击”与广州职员“症状”联系起来,说在导致“病症”原因上完全一致。

然后,一个“受伤的无辜者”和一个“阴险的恶棍”故事就此展开。

跟街头碰瓷不一样,美国这种外交碰瓷可谓到了炉火纯青,集团作案的境界。

这出戏分工很细致:男主角(受伤职员),男配角(职员同事讲述恐怖经历),主持公道的西装男(蓬佩奥),大呼小叫的路人甲,路人乙(盟友使馆),长舌妇(CNN等)

还有导演,编剧,灯光师,道具师……拿了片酬都会一一出场。

外交碰瓷并不常见,一般发生在美国与敌对国家关系趋于缓和之时,而美国国内一些政治力量,又觉得这种缓和不划算。

大家对这种外交碰瓷印象比较深的,就是去年哈瓦那使馆声波攻击事件,从健康状况闹成外交纷争,再升级到政治事件。年代更久远是苏联时代的种种离奇故事,关于苏联等下再说,先说古巴。

哈瓦那的异响

去年五月,美国国务院公开声称他们驻古巴的外交官健康受到了损害,因一些“无法解释的事情”不得不回国治疗。据匿名官员透露,外交官们甚至出现了听力丧失的情况。

“匿名官员”戏中必不可少的角色之一,事情炒起来后,人们胃口就被吊起来了,美国还声称从2016年就开始发现这种异常情况。

八月,美国国务院发言人诺尔特声称共有21名驻古巴外交官被诊断出失聪、恶心、头痛、呕吐,平衡失调、轻度脑外伤等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听起来像是集体怀孕,白宫宣布要深入调查这一“伤害”事件,从舆论效果来说,人们很自然被引导到一种情境之中:20几名善良勤劳的美国外交官在地上痛苦翻滚,邪恶的古巴特工在边上狞笑着……

9月15日,加拿大驻古巴外交官的家属也跳出来说,他们至少有5个家庭在古巴期间遭受过类似“声波攻击”,每个月总有那么几天不舒服。

法国大使馆也煞有其事对使馆工作人员进行体验,并对馆区进行排查。一场完美的碰瓷上演了,奥巴马大力促成的美古缓和关系,顺理成章的恶化了。

劳尔.卡斯特罗无论怎么否认这一派胡言,声音就是传不出去,最后,劳尔说FBI如果想到古巴来,就过来吧,你自己查。

美国说举行会谈吧,结果一会谈,美国谈的却不是这件事,而是要古巴解决居住在古巴的美国逃亡者以及流亡美国的古巴人的问题。

就像街上碰瓷一样,倒地者拉住你纠缠,其实跟“伤势”无实,他就是要讹你钱。美国也一样,它要在政治上讹古巴一笔。

古巴拒绝了这种政治讹诈,10月3日,白宫下令驱逐15名古巴驻美大使馆官员,原因是哈瓦那大使馆官员遭受“神秘声波攻击”。

古巴称白宫简直是写科幻小说,有被迫害臆症,背后有政治目的。

为了让碰瓷看起来更真实,10月12日白宫通过美联社公布的一份录音,据说这份录音就是采集到的“声波攻击”。

新的角色又出现了,就是科学权威,伊利诺伊大学电工程教授詹姆斯.林称:因为微波脉冲会使头部温度升高,所以美国外交官脑残了。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公共卫生学教授乔尔·莫斯科维兹称,电磁辐射超敏反应造成了美国外交官脑残。

出来分析的还药物专家,武器专家……

古巴科学家证实,美国所谓录音带里的声音,是蟋蟀的叫声,属高分贝的牙买加蟋蟀,如果不信,可以请国际昆虫专家参与分析。FBI说自己再研究研究,最后此事不了了之。

但是美国通过这种碰瓷,推翻了奥巴马“解除对古巴禁运”的承诺,不碰瓷,面对遵守承诺的古巴,白宫怎么能找到违背承诺的理由?

莫斯科电磁事件

美苏冷战时期,美国就用过这种碰瓷手段,这类事件,其实就是间谍活动。随着苏联解体,很多间谍事件都解密了。写一个百度上没有的往事。

1975年8月1日,福特政府与勃列日涅夫政府签署了《赫尔辛基协议》,再一次确认美苏在欧洲势力范围边界。

美苏关系缓和了许多,但是美国保守派指责福特和基辛格对苏联过于软弱,协议对美国不利,自由派则抗议福特拒绝接见苏联异见人士人索尔仁尼琴。

两派夹击之下,福特有些动摇,但基辛格说这种反对声浪目的在于选举,为了协议,暂时承受指责是值得的。

到了10月初,情况却发现了变化,勃列日涅夫将原定的访美时间推迟,想等来年美国大选之后访问。

这样,反苏院外游说集团与国会反福特力量结合,利用手中的媒体大肆制造舆论,说福特对苏联忍让反而受到了莫斯科的羞辱。

福特甚至以哀求的口吻希望苏联能给他带一些积极影响的东西,不要推迟访问,但勃列日涅夫并不愿意如期访问,因为苏共要开代表大会。

在压力之下,11月,福特突然改组内阁,撤掉CIA局长威廉.科尔的职务,把乔治.布什从北京召回,出任CIA局长,还撤掉国防部长施莱辛格,让办公厅主任拉姆菲尔德接任,并把洛克菲勒从党内大选候选人名单中剔除,基辛格的总统安全顾问职务也被撤掉,只剩下国务卿一个职务。

虽然基辛格还主导着外交政策,但内阁对苏强硬派明显增多,如何破坏美苏关系缓和趋向,就成了白宫内部一场博弈。

原先,基辛格跟苏联达成过协议,以消除间谍丑闻被媒体曝光造成美苏关系紧张的可能性。

一,双方保证不将间谍案件公诸于众。

二,如果有证据确凿的间谍案,不公开驱逐外交官,由对方不动声色召回。

三,FBI局长对外界发表涉苏言论,必须经过总统或国务卿批准。

这是双方共同的约定,一直相安无事,台面下的斗争不让媒体知道。

但是内阁班子调整之后,美国马上先出招。11月下旬,一个令人惊恐的消息被披露出来:美国驻苏联大使斯托塞夫被怀疑得了白血病。

基辛格告诉莫斯科,美国情报部门认定这是电磁辐射结果,如果大使的白血病病因曝光,将成一大丑闻,所以苏联必须停止对美国大使馆的电侦活动。

莫斯科指示驻美大使多勃雷宁不要理会美国的胡说八道,不存在什么蓄意辐射的问题。

电磁辐射到底怎么回事?这个内幕跟这次广州外交官“生病”事件有异曲同工之处。

美国的驻外使领馆,表面是外交机构,但里面人员并不全是外交人员,掺杂着许多间谍,这是众所周知的心照不宣的“秘密”。

美国驻莫斯科大使馆里面有一块区域是窃听基地,所有电侦监听设备由美国特工分批运入,再组装起来,24小时收集苏联重要的官方电话和无线电对话。

然后再把信号还原和破译,以获取重要情报。克格勃当然知道这种把戏,但他们又绝对不能够进入使领馆内搜查。

所以,克格勃在使馆附近采取了电波干扰技术,以破坏美国情报监听活动。

美国大使被“白血病”,苏联的确吓了一跳,这玩得有过了,苏联外交部向美国私下澄清,绝不可能有这种危险,除非是核辐射。要是核辐射的话,难道只射美国大使一个人?

美国坚持碰瓷计划,反正你得负责,最后克格勃主席安德罗波夫说,这样,成立联合调查组,进入美国大使馆全面排查,看看辐射源头在哪里?有了结果再公开。

美国坚持拒绝了这一要求,一般碰瓷都不愿意上医院。

双方争执不下,搞了折中方案。由霍普金斯大学派出特别医疗队和苏联专家一起,全面排查从1954年到1975间所有在驻苏使馆工作人员和家属病历,共计5000份左右。

果查出来美方人员,有女家属意外怀孕纪录,有外交员性病纪录,精神病也有,总之,没有一个跟电磁辐射有关。苏联说你要不要公开?

不久,苏联驻美大使多勃雷宁身体也不舒服了,喉咙痛得不行,苏联专家认为这是呼吸道被辐射所致,肯定是美国特工在夹墙里放了磁场。

FBI大喊冤枉,大哥你玩得也太狠了吧。

双方互相碰瓷,一直闹到卡特上台,美国国务院私下通知苏联外交部,此事结束。

白血病事件,没有在美国舆论上公开大炒,是因为对手是苏联,还有基辛格压着。

但本质没有区别,就是美国想通外交碰瓷达到破坏《赫尔辛基协议》的目的。

广州声波攻击

上面说过监听和反监听的事情。美国现在把事情炒到这么大,无非是想说自己是受害人。它是受害人吗?

一个小偷去偷别人家的东西,别人家安了铁丝网加碎玻璃,小偷钻不进来,就自划一刀,说被碎玻璃划流血了,要人家赔钱。

太可恨了,你居然不让我好好偷东西,真是没天理!

广州所谓的“声波攻击”就是这么回事,美国手段很下作,它们脑子中就从没有廉耻二字,看来是真的“脑损伤”了。

不知道美国接下去是不是也要放一卷广州录音带给大家听听?

估计“外交官”耳朵里的声音是:

“丢累老木!”

“仆街仔!”

“食屎拉你!”

广州领馆“声波攻击”事件,并不单纯,它会配合美国的外交攻势,甚至军事演习一起上演。

不管美国想把这出碰瓷闹剧玩多大?对付外交碰瓷惯犯的最好办法就是碾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