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号角已经响起:去东北投资!(深度分析东北经济衰落问题)

2017-01-30 07:36:52   

一提到东北,首先想到的是东北人性格的直爽,仗义,以及东北寒冷中的景色,“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诗句油然耳畔,最近几年,在寒冷中不仅有东北的景色,还有经济,不过经济不如景色“漂亮”。前几年咱们总理去了趟东三省视察,回来后语重心长的表达了对东北经济的“揪心”。


按说东北这旮沓地缘辽阔,物产丰富,曾经号称共和国长子,为什么“揪心”?咱们瞅一眼辽宁省经济数据,来个管中窥豹。




统计局很忙,还没有时间更新出去年辽宁省的全部数据,咱们先分析下2014年到2015年的经济数据吧,首先重点分析下GDP,14年是28626.58亿,15年是28669.02亿,比14年增长了42.44亿元,啥都不说了,修一条路差不多也能创造几十亿的GDP吧。
比较有意思的是辽宁省的第二产业,也就是工业,15年是13041.97亿元,14年是14384.64亿元,很明显是负增长的,但是第三产业服务业是增长的,而且还增长了不少,是1286.83亿元!同时批发和零售业增长了315.33亿元,这说明了辽宁省的老百姓工资收入虽然下滑了,但是咱们的消费能力还是杠杠滴,一点也没拖后腿,必须符合东北人仗义的性格。如果咱们东北老百姓收入增加了,消费也增加,岂不快哉?那么如何让我们东北的经济发展?
振兴东北强势举措会不会有疗效?为了解决东三省经济问题,中央先后提出很多政策来支持东北经济,比如“关于深入推进实施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北京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意见》等。
着重说一下后面这个文件,其明确提出到中西部地区、东北地区或艰苦边远地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县以下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高校毕业生,新录用为公务员的,试用期工资可直接按试用期满后工资确定。
在上述文件里“‘东北地区’首次成为引导的目的地。去东北地区工作加薪,这项政策很吸引人,现在东三省近几年人口净流出数百万,这项政策能及时弥补东三省人口流出,鼓励人才到东北创业和工作,对东北的经济有重要意义。
如果说这项政策能彻底解决东北人口外流问题,那还是有夸大成分,东三省不缺少高薪岗位,东北人才外流更不是因为赚不到钱,人才体制问题也不能足以解释,有的管理人员老大意识在东三省根深蒂固才是最大问题,从而影响到经济发展,是当前应着力要解决的问题。
东三省事业单位、企业部门在用人方面也有一定问题,把人才空间挤压到喘不上气来,他们无法通过自己的努力在本地发挥出价值,奋斗的土地选择成为远走他乡,这让人唏嘘不已。他们会走向哪里?
记得前段时间有一篇报道;《最担心的是“投资不过山海关”》。为什么不过山海关?是因为东三省投资环境不行?还是因为东北官本位意识影响到当地的投资政策?我们在全国各地都能遇到东北人,这里面有很多老板,企业高管,东北的人才很多,他们可以选择返乡投资建设,他们也是最了解自己故乡的人,他们手上的资本会不会止步于山海关?
细细想来,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人才和资本能够自由流动是其重要一部分,人才或者想要努力去奋斗的人,首先会去寻找适合自己,并且能够发挥出自己才能的地方,从而实现自己的价值,而金融资本,首先是去寻找稳定及能够增值的环境,市场经济下,人才和资本的流动成为经济发展的风向标,只有培育和保护好适宜人才及金融资本的环境才能让当地经济发展。
在经济改革开放后,许多大城市拔地而起,他们遵循着市场经济体制,营造出良好的市场环境,吸引着全世界的人才和资本,在全国各大城市对人才和资本产生有力的竞争力,这样的竞争力,造就了城市的巨大发展以及源源不断的人口流入。
由此咱们看出,东北的振兴,是人才和资本的振兴,人才和资本的振兴,取决于东北的市场经济体制以及经济开放程度,我们期待着东三省的改变,一个欣欣向荣的东北会再一次站在舞台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