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舰艇续航能力弥补海外基地不足,中国未来10年发展远洋海军

2017-03-10 08:19:02   

提升舰艇续航能力弥补海外基地不足,中国未来10年发展“核能海军”
近期,美国《战略之页》报道了解放军舰艇远洋活动增加及能源需求增长等问题,认为中国海军出现“拥核倾向”,证据是继开发新一代核动力潜艇之后已公开发展水面舰艇用核反应堆的计划,显示中国海军希望提升大型水面舰艇的续航能力,尤其在缺乏海外补给基地的情况下,舰用核能可以减少对后勤的依赖.提高军费使用效率。
增强远洋行动能力是舰用核动力发展计划的大目标,这表明中国发展远洋海军的雄心更加强烈。由于核动力相比常规动力能为舰艇提供更大的续航力,更适合远洋部署,中国已在40年前就建造出核潜艇,尽管核动力技术仍相对不是最先进的,但是只要坚持下去,中国就有可能要实现“核能海军”的梦想。


比如,091和092型核潜艇应用了核动力,二回路结构可靠性堪用,尽管动力装置体积和重量很大影响到实际使用,但是这些问题在1990年代已经基本解决,潜用核动力装置在解放军官兵的操纵之下非常可靠,在此基础上又发展出新一代093和094型核潜艇,进一步拉近了与美俄潜用核动力技术的差距。
在舰用核动力方面,中国也已经庄严起步。把潜用核动力设计经验不可能完全移植到水面舰艇,因为潜用核动力强调结构紧凑,对功率要求不高,而舰用核动力不仅要求结构小型化,还要求大功率,其具体构造、控制系统、能量转换系统等也与潜用核动力存在较大差别。法国在设计“戴高乐”号核动力航母时,就是简单地将潜用核动力装置放大,结果实际使用表明其功率严重不足,且可靠性大打折扣,导致“戴高乐”号常因动力问题进行维修。
中国在发展舰用核动力时必然走的是中国特色的道路,舰用核动力可能会优先应用到未来的国产航母上,然后才会考虑向大型水面舰艇普及。如果能够在未来5~10年内拿出可供大型水面舰艇使用的核动力,中国海军拥有核动力航母和其他大型水面舰艇,远洋行动能力将得到很大提升,这样一来,中国在维护海外利益或施加影响力时就有了更加坚实的物质基础。


外媒推测,中国虽然有了发展“核能海军”的决心,但实际做起来会比较审慎,因为“全核舰队”并不可取。美军曾的核动力巡洋舰是为和同期发展的核动力航母组成“全核舰队”实施全球作战,然而美军在实际运用中发现,只有航母使用核动力是理想选择,因为这样可以腾出大量空间用于携带航空燃油,增加舰载机的飞行时间,再加上航母上的蒸汽弹射器需要大量高纯度淡水,而海水淡化和净化需要大量能量,这是核动力的最大优势。
对于1万吨级以下的水面舰艇来说,核动力的优势并不突出,巡洋舰之下的舰艇虽能借助核动力实现无限续航力,但有限的空间使其无法实现弹药、食品、淡水等储备的大幅增加,所以缩减补给周期的目的无法达到。不仅如此,核动力的使用和维护成本也比常规动力高得多,总体上并不划算。所以,美国海军之后将达到服役期限的核动力巡洋舰予以淘汰,不再发展同类舰艇。对于中国来说,如何避免重蹈美国的覆辙是个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