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投降72周年:安倍连续3次挑衅,而更可恨的是这些人

2017-08-16 07:53:56   



72年前的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无条件之所以要打上引号,是因为日本实际上并未受到真正的惩罚,发动战争的基因依然得以保留,并借助冷战重新生长和“洗白”,摇身一变成为美国的鹰犬。
不出所料的是,安倍内阁在8月15日前后总会进行挑衅活动。“海外探客”梳理一下,仅仅最近2天已经有3次:
8月14日,日本新任防相小野寺五典在琉球视察自卫队那霸基地,在训话中强调“紧迫感”,其背景就是东亚大国的轰炸机近日来连续3天飞越宫古海峡上空,日本军机紧急升空应对。小野寺五典将别国军机常态化的远海训练形容为“日本所处的安全环境日益严峻”,无疑就是在渲染“威胁论”,从而掩盖自身歪曲侵略历史、极右势力日渐得势的丑态。


8月15日,安倍晋三以自民党总裁的名义,委托总裁助理柴山昌彦向供奉战犯的靖国神社献上“玉串料”作为祭祀费。由于面临中韩等国的压力,安倍还无法亲自参拜感到“抱歉”。安倍就任首相以来,连续5年进献祭祀费。而自民党的重要后备力量,如干事长代理萩生田光一、前首相小泉纯一郎次子、自民党第一副干事长小泉进次郎在8月15日上午进行了参拜活动。
也是在8月15日,安倍在“全国战争死难者追悼仪式”上拒绝提及“对亚洲各国的加害责任”,这也是安倍连续第5年没有针对战争责任进行反省和忏悔。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安倍也没有提及“不战誓言”。一直坚持“修宪”走上重新武装道路的安倍,已经不屑于在表面上装13,而是要直接成为13。
这一天,全世界原本应该共同声讨日本的侵略罪行,日本当局应该进行深刻和诚恳的道歉与悔罪,但在日本常年的包装与粉饰下,反而变为宣传“威胁论”和所谓“人道主义精神”的活动日。作为侵略的元凶,日本更像是受害者与正义的一方。日本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将善恶分明的价值观扭曲和搅浑。
而日方这种手段通过动漫、文学、歌曲、电影等方式进行传播,具有很大的迷惑性与侵透性,让不少人“中招”,沦为道具。
探客看到,一个名称中带有“某某园路”字样的大号就在8月15日利用一部日本动漫高谈什么“人性”和“善意”,在一篇文字里提出“抛开侵略事实和侵略罪行”、“在战争面前,人人都是普通人”的高论:
“《战马》荣获6项奥斯卡提名,获得盛赞,而《金陵十三钗》却鲜有问津,为什么?因为《金陵十三钗》无限渲染日本士兵的丑恶,只传达了愤怒情绪、刻意挑起仇恨。”
接着,该作者又提到:“英国人和德国人一起救马的那一段戏最精彩,我反复看了10遍,每次都看得哈哈大笑又泪光闪烁。”最后的总结就是:“《战马》很善良”。言外之意,恐怕就是《金陵十三钗》不应该揭露日军暴行,而应该揭露人性。
这不禁让探客想到了这样一条新闻:8月14日晚,上海曹阳影城一名黑衣男子在观看电影《二十二》时,竟然哈哈大笑,被其他观众劝告后,该男子竟声称“我笑关你什么事?!”随后还用饮料和爆米花袭击其他观众,引发众怒。看到形势不对,这个男子迅速遁逃……
该大号作者,和上海那个毫无自尊和荣辱观念的人渣有不可救药的相似之处!


“海外探客”认为,奥斯卡的某些价值观不适合中国人。《金陵十三钗》是一部伟大的作品,《金陵十三钗》里日本的暴行,就是日本人的本性。日本是一个必须要灭亡的国家。被侵略、被屠杀、直至今天依然被各种“威胁论”所侮辱的国家和人民,没有心情来品评敌国的所谓“善良”和“人性”。唯一要做的就是发奋图强,雪耻报仇。
这种价值观才是绝大多数国人所认同的理念。必须看到,8月13日广西2名男子穿着“二战日本军装”在公共场所作秀,激起了极为强烈的愤慨,围堵群众至少300人,情绪高涨,直到半夜才渐渐在劝说下散去。这2人应该庆幸被拘,否则……
普通百姓如此爱国,公众人物和有影响力的人更要知道分寸。韩国的宋慧乔在8月15日赴日本散发韩国抗日遗迹宣传册,在2016年还拒绝日本某汽车企业的代言邀请,这才是正确的认知与行动。
安倍连续3次挑衅只是令人厌恶,却不会让人觉得可怕。今天的中国不惧任何威胁。反而国内某些人的举动,却是极端可恨。不是鬼子太强,而是汉奸太多!更何况,有些人是在“圣母”的光环下不知不觉当了汉奸。(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