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公里外锁定 时速4800公里追上 38G过载 盯上别想跑

2017-01-29 10:13:47   



上世纪90年代的海湾战争中的空战,让人们意识到,超视距空战时代的到来,飞行员再也不必一定要用肉眼发现目标,雷达发现目标即可锁定,第一次攻击将在视距外进行。这就离不开,中远程空对空导弹。


本世纪以来,我军列装了国产的霹雳12型远程空对空导弹,近年更开始在国际市场上推销其外贸型:SD10A。以前国际主要流行的型,只有二款,俄制R77,美制AIM-120,这款中国造的产品打破了美俄产品对国际市场独占地位,客户们有了更多的选择了。


美制AIM120,西方标准的远程空对空导弹






中国的霹雳12,可以装备我军的各型战机


霹雳-12弹重198公斤,全长3.85米,弹径203毫米,最大速度4马赫,早期型射程约80公里,如今射程已提升100公里以上。制导方式为飞行中段使用惯性/数据链,末段为主动雷达引导的方式,只要到达一定距离,其制导系统可以自行锁定目标,不必由载机提供制导信号,具备一定的“发射后不管”能力,已经为目前最为先进的制导方式。


挂架上的国产品


其制导系统大约可以35公里到45公里的距离上锁定雷达反射面积约3平方米的空中目标,大体相当于F16战斗机,也就是说,它可以在35公里外锁定目标,以4马赫,相当于4800公里的时速追上去,由于较小的弹体,再加上良好的控制技术,让它的机动过载达38G,足以跟踪与拦截9G过载机动的空中目标,相当于有人驾驶战机的机动极限,即便飞机可以完成更大的过载动作,但人员绝对承受不了。效果就是,一旦被锁定,或是盯上别想跑,几乎无法依靠机动性摆脱攻击。只有电子干扰为唯一有效的办法,不过它的制导系统经过多次的改进,其抗干扰能力很强,能有效对抗数种电子干扰形式,基本上涵盖了目前常见的电子干扰方式。它配备有高效能杆式杀伤战斗部,对战斗机和轰炸机等大小目标均有良好的毁伤效果。


批量生产中


这款导弹的研制成功,几乎可以称为跨越式发展,中国直接由第二代导弹进入国际第四代导弹时代,技术上一次进步了20年左右。而且,为中国完全自主研发的产品,1997年才立项,2005年即正式定型,并命名为:霹雳12。不过依然有人喜欢说它是仿俄制R77导弹研发,其实外形尺寸和重量上两者对不上号,反与美制AIM-120更为接近,却没人说两者有关系。当然了,与美军最新一代的AIM-120D相比,霹雳12在性能参数上略显不足,主要是射程上,但是在实战中的差别并不大,导弹在各种不同的情况下,所具备的能力并不一样,比如,迎头攻击时,AIM-120C的有效射程可以达到80公里,如果改为尾追,可能只有20公里。


俄制R77,中国引进的俄式战机标配装备,可惜笔者怎么看,也无法理解它与霹雳12会有什么样的关系


从最新的新闻报道可以看出,中国主力战机都可以加挂它,甚至俄制苏30也具备了使用它的能力,证明,中国在空对空导弹领域,终于脱摆了落后局面,不再是追赶问题,而是如何超越的问题。 我们可以发现霹雳-12C,霹雳-12D等改进号的出现,如今它不是我军最好的空对空导弹,还有性能更好的型号,只不过它们没有公开,也没往外买那。比如:最近曝光的超远程空对空导弹,射程可能达到400公里,不过霹雳12的机动性好,拥有较大的不可逃逸攻击区。非常适合于攻击战斗机之类的目标,故而该导弹依然为我军使用的主要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