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海狼山:不同版本的海鹰终于可以直观对比!

2019-10-14 10:42:43   

虽然大家时刻期盼有大蝙蝠的最新消息,甚至这也成了目前最大的一个噱头之一。但是瀚海狼山认为实事求是的讲,现在已经出现的其他一些20,比如直20,对谁谁家整体实力的提升,长远看甚至比大蝙蝠本身还要大的多。就是美国,到现在也不过只有20架B2隐身战略轰炸机。如果把这20架B2全部退役,那么并不影响美国军力仍然是全球排名第一的事实。而如果把目前的所有黑鹰系列和海鹰系列全部停飞退役,那么估计美国三军的实力立即就要矮上一大截。这就是看似这种不起算眼的通用直升机系统,给美军带来的整体战略支撑作用。因为黑鹰系列和海鹰系列数量庞大而且使用频繁,不论美军任何一个军种,属于每时每刻都离不开他们。同样道理,大蝙蝠即使装备,不说和美军一样只装备20架,往多里说,也不会超过三四十架。
大蝙蝠服役对整体军力肯定有提升,更多的作用是特种突击和在心理优势层面,实际上目前直20和进化出的海鹰系列,其作用长远看绝对不低于大蝙蝠。能在目前和未来占据一个20名额的,从来都不是等闲之辈。前天和昨天还被认为是P出来的海鹰,现在终于有了确切的对外外形展示机会,而且大概率已经是服役的状态,大大超过外界此前的进度推测。如果和陆用版本的直20比较,其差异还是非常明显的。首先上舰版可以折叠主旋翼和整个的尾桨。减少停机面积;原先的后轮也从陆用版本的尾部移动到了主机身的后部,而且是双轮抗冲击设计;而两个前起落架,似乎分开的幅度也更大,这样可以在上舰时获得更稳定的支撑。整体的抗冲击能力应该强于陆用版本。这就在于海鹰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从数百吨的水面舰船到10多万吨的大舰都可起降。
而在万吨以下舰艇上降落时,在海况比较高的状态下,降落甲板的起伏可以瞬间达到一两米,甚至会有明显的倾斜,这就需要海鹰的起落架有更强的抗接触冲击能力。虽然海鹰还没有完全呈现正侧面亮相,但是整体感觉对比陆用型号,整个尾梁似乎更加水平,而不是和陆用版本一样给人感觉有点略微下垂的印象。另外一个非常明显的区别,就是海鹰的尾部平衡翼没有采取前后边缘平齐的造型,而是在中部有大幅度的切角。目前尚且不清楚这种改进的原因。而且海鹰在尾梁的前上部,也就是机身后有一个面积非常大的圆筒形装置。有人认为是卫通天线,不过狼山个人感觉卫通天线不需要如此突出的体积,感觉上更像是一部向侧后方球面搜索的雷达装置,符合海鹰需要在海上作战环境中使用时,对手可能来自任何一个方位,随时关注侧后方的空情。陆基直20头部下方的激光防障碍雷达,在海鹰上则改为先进光电装置,也符合海洋环境下使用的配置原则。


看目前的海鹰对比美国的反潜型海鹰,则仍然没有装备大型的水面反潜搜索雷达,浮标声呐投放设施,以及挂载反潜短鱼雷。不过鱼雷的挂架已经清晰可见,这说明目前的海鹰仍然是海上运输、救护和突击通用版,今后自然要增加整套的反潜系统。只要基础版本的性能突出,那么扩展版本都比较容易。现在神盾大舰越来越多,两栖攻击舰也已经要成批量,海鹰的量产和升级势必快速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