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GPS多了11颗,为何北斗导航需要35颗卫星组网?网友的回复亮了

2019-04-20 06:44:45   



中国“银河号”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这是古代威严君王统治时期层出不穷发生过的悲惨故事,要是放到现在的社会,大家听到都会觉得的是笑话一场,会觉得不太可能发生。
事实果然是这样的吗!
1993年7月23日,美国以获得可靠情报为理由,指控中国“银河号”向伊朗运输化学武器原料,事件最后是“银河号”货轮在海湾国家沙特达曼港被迫接受美方登船检查。而在接受检查期间,美国恶意局部关闭中国“银河号”上的GPS信号,迫使“银河号”在霍尔木兹海峡公海上停船抛锚漂航达22天之久,船上38名船员无法靠岸进行正常补给,随时面临着断水断燃料断饮的悲惨境地,酿成一场震惊世界的外交事件。由于当时我国在核心关键技术上受制于人,不但使中方蒙受严重的经济损失,更使中方的船只和人身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在涉及国家安全问题上丧失了主动权。


北斗系统示意图
我国开展卫星导航与定位研究最早始于上世纪60年代,随后受到文化大革命干扰研究一度中断,直到70年代末才将该项目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1983年,陈芳允院士正式提出研制双星“快速导航系统”(RDSS),1994年国家正式批准该项目立项上马,并正式命名为“北斗卫星定位导航系统”。
2000年我国发射了第一颗导航试验卫星,2003年又发射了两颗导航试验卫星,至此我国第一代卫星定位导航试验系统在地球同步轨道上组网成功。
中国发展“北斗”系统有军民两种用途。与美国GPS卫星定位导航类似,该系统的核心是用于军事目的,但是也可以同时为民用和商业领域提供多种服务。中国基于国家安全层面上的主要考虑是,一旦爆发冲突,美国会立马关闭GPS系统或者人为加大民用码的误差,“银河号”事件就是一个活生生的惨痛教训!


北斗卫星定位导航系统
因此,中国认为保护国家利益发展的需要绝对不能受制于外国的独立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卫星定位导航功能在军用和民用上都具有无与伦比的重要用途。在未来可能发生的战争中,我军部队可以通过“北斗”系统的双向通信功能随时与己方部队联络并实时监测他们所处的位置。
卫星导航与定位技术还可以成功运用到我军的内部对潜通讯上,潜艇不再需要上浮到海面上,即可接收卫星信号,避免了在海面上被袭击的极大风险,大大增加了潜艇在战争中的生存能力和连续打击能力。解放军海军的下一代弹道导弹潜艇可通过使用“北斗”系统获得更准确的目标定位信息,增强潜射导弹的精确制导能力。
在技术上,北斗完全可以和最新一代的GPS媲美。北斗系统跟其它卫星导航系统不一样,它是唯一一个同时使用了地球静止轨道、地球倾斜同步轨道和中轨轨道的卫星导航系统。而其它三大导航系统都只使用中轨轨道,这种配置就使得北斗在指定区域能够稳定覆盖,同时还能提高精度。


北斗系统示意图
“北斗”实际上是一个区域性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一共在空间外层轨道布设35颗卫星组网。而GPS则是一个由24颗卫星组网,覆盖全球且不需要地面基站辅助的全球导航定位系统。北斗系统重点覆盖的是亚太地区以及一带一路地区,北斗系统完全建成后在这些地区就能获得比GPS系统更精准的定位。除此之外我们的北斗系统还有一个其它系统都没有的绝招。
其他三大定位系统都只能接收来自于太空信号,不能跟卫星进行任何交流。而咱们的北斗系统地面接收机可以跟卫星进行交流,可以发布140个字以内的短信息,就类似于咱们用手机发送短信一样,不但能定位还能显示发信人的位置。08年汶川大地震的时候,进入重灾区的救援部队就是在通讯与外部完全中断的情况下,使用北斗的短信息功能跟外界保持紧密联系,及时向指挥部汇报了最新灾情。由此可见,无论是军用还是民用,北斗对我国都意义十分重大。


​北斗卫星示意图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如今当我们在和平悠闲的美好年代里纵情欢歌的时候,我们有的网友说这是因为战争打不起来,国际环境宽松的结果,但还有的网友一针见血的指出,这正是因为我们国家建国后早期有了自己自力更生研发出来的“两弹一星”、而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天上有了我们中国自己研发的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海上有我们国家自己建造的航空母舰等关键核心技术所换来的和平环境,至于我国的北斗导航系统需要35颗卫星来支撑在天上运行,网友们说那就不是问题的问题了。(江上风)